公司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表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隐患内容责任单位1资质证照口 其他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2口 设置安委会,建立、健全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口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口 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期限保存口 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记录。口 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消防验收(备案)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照,证照在有效期内。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口 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3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口 对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管理、工伤事故保险缴费、重大危险源等相关内容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4安全生产责任制口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区队)负责人、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逐级进行落实和考核。口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5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口 根据企业的特点,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口 按规定制定、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如覆盖主要设备设施生产作业和具有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口 按规定制定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制度,按照制度执行,避免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过程不规范,制度(文件)试行、现行有效或过期废止标识不清,过期废止回收销毁等规定不明确,制度(文件)发布后应宣贯、执行检查到位;记录(台账、档案)的数量、格式、内容明确,填写规范等。6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口 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口 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口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口 必须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离岗6个月以上的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四新”后的有关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口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单位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口 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并详细、准确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口 各区队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每周至少学习一次,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口 对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工、接收实习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等从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口 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口 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口 高危企业应当参加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