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ontents01020304事故的成因与预防安全行车知识及技巧文明行车交通标识认知图库01事故的成因与预防 据调查统计,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极少数属意外原因造成,75% 以上的事故是驾驶员或行人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的成因与预防最易引发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违反交通信号指示(图示)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每 3起酒后驾车事故就会有 1人死亡,而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比率为 27 %,是非酒后交通事故的 26 倍。酒后驾驶实验证明,饮酒者每 100 毫升血液中含酒精 50 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达到 100 毫克时,下降约 35 %,达到 150毫克时,下降 50 %,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饮酒后驾驶员会出现远视,视物的立体感上发生误差,反应时间要延迟二至三倍。 酒会对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 酒后驾驶受到酒精影响的司机通常会有如下特征: 对信号灯反应慢;逆向行驶;摇摆不定、突然转向、飘忽不定或在道路中线驾驶;乱踩刹车;转弯幅度大;蛇形;没有原因就停车;开车速度极慢;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天黑时不开前灯。 酒后驾驶 酒后驾车的恶劣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身体被酒精麻痹,事故发生时,纯粹是无意识状态下驾驶!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危害极大!酒后驾驶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为数不少,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 20 %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 0 %以上。 疲劳驾驶 驾驶员疲劳的心理表现形式,主要有: (1) 无力感。驾驶员感到体力减弱、操作无力,方向、换挡等操作主动性下降。 (2) 注意功能失调。疲劳会引起注意稳定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接收外界信息怠慢迟缓,视野逐渐变窄,漏看、错看信息的情况增多。 疲劳驾驶(3) 知觉功能减退。感觉器官的功能由于驾驶疲劳发生衰退或紊乱,视觉模糊、听力下降,甚至产生幻觉。 (4) 操作技能下降。换挡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油门操作不平稳。 疲劳驾驶(5) 记忆、思维能力差。头脑不清醒,对外界事物思维判断力下降。会忘记操作程序,如转弯时忘记开转向灯、不观察车侧及车后情况等。 (6) 困倦瞌睡。头脑昏沉、困倦、闭眼时间延长甚至打瞌睡。 疲劳驾驶一、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睡眠的好坏,与驾驶疲劳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有一半的交通事故是司机由于睡眠不足 6 小时而引起的。造成驾驶员睡眠不足的原因有:(1) 娱乐过度引起的睡眠不足。 在我们驾驶员队伍中,有的驾驶员喜欢夜生活,甚至彻夜不眠,如:打麻将、看电视、跳舞等娱乐活动。 疲劳驾驶的原因(2) 外界干扰引起的睡眠不足。 比如与家人发生争吵、与同事发生不愉快的事或者遇到心理压力特别大的难题以及住房条件环境较差,周围施工、燃放鞭炮、邻里办婚丧喜等噪声干扰,想睡而不能好好入睡。 疲劳驾驶的原因(3) 疾病引起的睡眠不足。 如牙痛、头痛、剧烈咳嗽等造成整夜不能入睡,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4) 超长时间的驾驶引起的睡眠不足。由于运输任务紧,时间安排不当,在短时间内连续出车,特别是跑长途的驾驶员,有的一天 24 小时,有的几天几夜都不好好睡觉,困时就在驾驶室里打个盹,造成睡眠严重不足。 疲劳驾驶的原因二、长时间驾驶车辆引起的疲劳。长途或长时间驾驶车辆,由于一个人长时间坐在一个固定席上,坐姿固定,只准做几个规定的动作,而且动作的幅度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部分机体受到压迫,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困倦,形成我们常见的驾驶疲劳。 疲劳驾驶的原因三、药物、酒精引起的疲劳。驾驶员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服用安眠、镇痛等药物后,—般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困倦、昏沉,引起嗜睡。驾驶员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白酒、黄酒、啤酒、果酒等饮料后,由于酒精的作用就会出现头重脚轻、手足无力、视力减弱、睡意渐浓的现象。 疲劳驾驶的原因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 1/3 。仅 2004 年,全国因机动车超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