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讲 6s 管理实战内容(一) 【本讲重点】整理整顿概述整顿—形迹管理(上) 整理 整理的含义与流程 1.整理的含义整理是指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事、物,再对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在现场工作环境中,区分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工具及文件等物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整理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首先应对生产现场摆放和停置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用完的工具、报废的设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应坚决清理出现场。 2.整理的流程如图 3-1 所示,整理的流程大致可分为分类、归类、制定基准、判断要与不要、处理以及现场的改善 6 个步骤。对于 6S 管理来说,整理的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制定“要不要”、“留不留”的判断基准。如果判断基准没有可操作性,那么整理就无从下手。图 3-1 整理的流程 整理的要点整理的实施要点就是对生产现场中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判断基准区分出物品的使用等级。可见,整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判断基准。在整理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基准:第一、“要与不要”的基准;第二、“场所”的基准;第三、废弃处理的原则。 1.“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要与不要”的判断基准应当非常的明确。例如,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不允许放置私人照片。表 3-1 中列出了实施 6S 管理后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摆放的物品,通过目视管理,进行有效的标识,就能找出差距,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表 3-1 办公桌上允许及不允许放置的物品要(允许放置)不要(不允许放置)1.电话号码本 1 个2.台历 1 个3.三层文件架 1 个4.电话机5.笔筒 1 个1.照片(如玻璃板下)2.图片(如玻璃板下)3.文件夹(工作时间除外)4.工作服5.工作帽 2.“场所”的基准所谓场所的基准,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要与不要的判断。可以根据物品的使用次数、使用频率来判定物品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适,如表 3-2 所示。明确场所的标准,不应当按照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否则无法体现出 6S 管理的科学性。表 3-2 明确场所的基准使 用 次 数放 置 场 所一年不用一次的物品废弃或特别处理平均 2 个月到 1 年使用 1 次的物品集中场所(如工具室、仓库)平均 1—2 个月使用 1 次的物品置于工作场所1 周使用 1 次的物品置于使用地点附近1 周内多次使用的物品置于工作区随手可得的地方 3.“废弃处理”的原则工作失误、市场变化等因素,是企业或个人无法控制的。因此,不要物是永远存在的。对于不要物的处理方法,通常要按照两个原则来执行:第一、区分申请部门与判定部门;第二,由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处理不要物。例如,质检科负责不用物料的档案管理和判定;设备科负责不用设备、工具、仪表、计量器具的档案管理和判定;工厂办公室负责不用物品的审核、判定、申报;采运部、销售部负责不要物的处置;财务部负责不要物处置资金的管理。 “整理”强调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在 6S 管理活动的整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的重要意识之一就是:我们看重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物品的原购买价格再高,如果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使用该物品的需要,那么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就不高,应该处理的就要及时处理掉。很多企业认为有些物品几年以后可能还会用到,舍不得处理掉,结果导致无用品过多的堆积,既不利于现场的规范、整洁和高效率,又需要付出不菲的存储费用,最为重要的是妨碍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的树立。因此,现场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规范的现场管理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物品的残值处理可能造成的损失。 【案例】甘肃某水泥生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工会主席以及车间主任一行五人专程到北京学习 6S 现场管理的课程。回到企业后,他们推行了 8 个月的 6S 管理,效果显著,一举成为甘肃省建材行业现场管理的标杆企业。当时,建材行业协会在这家企业举行了一次现场管理创新大会,这家企业给与会代表发了一份企业推行6S 管理的成果报告。其中,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八个月来共处理了 55 万元积压物品。一般人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