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名录与鉴别危险废物鉴别目的强化固体废物管理1固体废物分级管理2固体废物风险管理3危险废物鉴别是危险废物管理的关键是否为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 通则 (GB5085.7-2007)]《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副产物和副产品的主要判别依据一 般 考 虑 题该物质是否有意生产,是否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制造,经济价值是否为负,是否属于正常的商业循环或使用链中的一部分。特 征该物质的生产是否有质量控制,是否满足国家或国际承认的规范 / 标准。副产物和副产品的主要判别依据判别的关键点— — 是 否 有 标 准 ? 企 业 标 准 有 效 ? 产 品 标 准 ?— — 是 否 控 制 质 量 的 工 艺 流 程 ? ( 各 种 精 蒸 馏 残渣 )— — 工 艺 流 程 是 否 能 够 根 据 质 量 要 求 进 行 参 数 调 整 ?有意生产质量控制— — 是 否 可 以 因 为 下 游 生 产 的 需 求 而 改 变 生 产 能 力 ? ( 煤 焦 油 、 工 艺 副 产 废 酸 )— — 供 求 关 系 能 够 影 响 鉴 别 结 果 ( 时 间 性 和 空 间 性 )副产物和副产品的主要判别依据6 . 1 6 日 河 北 无 极 倾 倒 废 液致 5 人 中 毒 死 亡 事 件氯乙酸和氨基乙酸生产过程的副产盐酸。副产品还是副产物?副产物和副产品的主要判别依据环境影响(根本原则)同初级产品相比,该物质的使用是否环境无害;同相应的原材料相比,在生产过程中,该物质的使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增加风险;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更大的风险;该物质是否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成分,而这些成分通常在所替代的原料或产品中没有发现这些成分在再循环过程中不能被有效利用或再利用。使用和归宿该物质使用前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是否可直接在生产 / 商业上应用;是否仅仅需要很小的修复就可投入使用;是否仍然适合于其原始目的;是否可作为其他用途的替代物;是否实际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固定的用途;是否可以其现有的形式或者不经过表一所列作业方式处理的形式得到利用;是否只有经过表一所列作业方式处理后才可以利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 部常务会稿 )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烟气和废气净化、除尘处理过程中收集的烟尘、粉尘,包括粉煤灰质; 煤气净化产生的煤焦油; 烟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硫酸或盐酸; 河道、沟渠、湖泊、航道、浴场等水体环境中清理出的漂浮物和疏浚污泥; 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式处置或利用的污染土壤:填埋、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 产建材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 部常务会稿 )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a )任何不需要修复和加工即 可 用 于 其 原 始 用 途 的 物质 , 或 者 在 产 生 点 经 过 修复 和 加 工 后 满 足 国 家 、 地方 制 定 或 行 业 通 行 的 产 品质 量 标 准 并 且 用 于 其 原 始用途的物质;b )不经过贮存或堆积过程,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其产生过程的物质;c )修复后返回到原产生点并且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d ) 实 验 室 化 验 分 析 用 或 科学研究用固体废物样品。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 部常务会稿 )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按照相应的产品管理符合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一符合相关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当没有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时,该产物中所含有害成分含量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并且在该产物生产过程中, 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于利用所替代原料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当没有所替代原料时,不考虑该条件;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abc可依据此标准判定危废综合利用企业生产的产物是否为产品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 部常务会稿 )不作为液态废物管理的物质满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