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部门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 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订本预案。1.2 适用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 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 6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 号)(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 708 号)(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7)《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8)《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 2号)(9)《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 61 号)(10)《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 号)(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7-2019)(1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13)《个体防护装置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4)《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 29510-2013)(15)《消防员现场紧急救护指南》(GA/T 968-2011)(16)《消防应急救援作业规程》(GB/T 29179-2012)(17)《消防应急救援 装备配备指南》(GB/T 29178-201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2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 GB50016-2014(22)《消防安全标志 第 1 部分:标志》 GB13495.1-2015(2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2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动力分部的特种设备有三台 10 吨锅炉、10 台电梯、三台空压机、一台装载机、两台电动葫芦及其设备的安全 附件。3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 危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部门、生产单位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按照管理职责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各部 门、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应与安全管理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定期提交年度安 全工作报告,报告中应向公司汇报本部门、基层生产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 的开展情况。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现场指挥以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企业 为主,所属各部门、生产单位和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参与。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 部门、生产单位是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公司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科学调控,依法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 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做好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思 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专 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4 组织机构及职责4.1 应急组织体系(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分 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如有特殊情况主 要负责人不能到位时,由分管安全副职领导代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副职领导 和分管生产副职领导担任。成员由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