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试题得分 姓名 (岗位) 身份证号码 (每题 2 分,共 100 分)1、铁路隧道根据开挖长度的不同分为短隧道、中长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其中( )为长隧道。A.1000-3000 米 B.3000-5000 米 C.3000-10000 米2、铁路隧道围岩级别共分为( )级,级别越高,围岩稳定性和整体性越差。A.4 级 B.5 级 C.6 级3、隧道进出洞口应遵循的原则是( ),以确保洞口稳定,尽量不破坏洞口周边的自然环境。A.晚进早出 B.早进晚出 C.晚进晚出4、隧道边、仰坡以上的松动危石应在( )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对边、仰坡进行检查,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A.开工前 B.进洞 10 米后 C.洞门修筑后5、隧道洞口的路基及边、仰坡的开挖方式为( ),分层支护。A.自上而下开挖 B.掏底开挖 C.上下重叠开挖6、洞口石质边仰坡的开挖应采用( )方法。A.深眼大爆破 B.集中药包爆破 C.预留光爆层或预裂爆破7、明洞回填应在防水层完成,且衬砌达到设计强度的( )后进行。A.50% B.60% C.70%8、采用台阶法开挖,当围岩不稳定时,开挖进尺一般为( ),落底后应立即施作初期支护。A.0.5-1 米 B.1-1.5 米 C.1.5-2 米9、采用中隔壁法开挖隧道时,同层左右两侧沿隧道纵向应错开 10-20米的距离,同侧上下层开挖工作面应保持( )米的距离。A.2-4 米 B.3-5 米 C.4-6 米10、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开挖隧道时,同层左右两侧开挖工作面相距不宜大于( )米,上下层开挖工作面相距宜保持 3-4 米,且待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开挖相邻部位。A.10 米 B15 米 C.20 米11、分部法开挖的临时支护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除时间和拆除长度,并应逐段拆除,每段拆除长度不大于( )米。A.15 米 B20 米 C.25 米12、当两个相向贯通开挖的开挖面之间的距离只剩下( )米时,只允许从一个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停止工作并撤走人员和机具设备,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告标志。A.15 米 B20 米 C.25 米13、钻眼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 )。A.及时加以支护或清除 B.可不支护或清除 C. 没有规定14、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 )凿岩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A.湿式 B.干式 C. 干湿都可以15、在隧道钻孔作业时,如果掌子面上留有残眼,在上一排炮的残眼中( )。A.可以继续钻眼 B.严禁继续钻眼 C. 听从班长指挥16、为加快施工进度,装药和钻眼作业( )在同一工作面进行。A 严禁 B.可以 C.未做规定17、装药时,无关人员与机具应撤至安全地点,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严禁使用( )炮棍装药,严禁火种。A 金属 B.木质 C.竹质18、进行爆破作业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独头巷道内其安全距离不小于( )。A.100 米 B.150 米 C.200 米19、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风排烟,才允许检查人员进入开挖面,其相隔时间不得少于( )。经检查无盲炮,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帮无松动的围岩,支撑无损坏与变形,方可允许其他人员进入工作面。A.5 分钟 B.15 分钟 C.20 分钟20、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 )按规定处理。A.原爆破人员 B.钻工 C.安全员21、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必须选用带有净化装置的( ),同时需加强施工通风管理,确保洞内空气质量满足卫生标准要求。A.柴油机 B.汽油机 C.都可以22、隧道内施工作业地段行车速度不得大于( )km/h,成洞地段不得大于 25km/h。A.20 B.15 C.1023、隧道内严禁超车,交会车时两车间的安全距离应大于 50cm;同向行驶的车辆,两车间的距离应大于( )m。A.20 B.25 C.3524、钢架安装应符合:( )。A.安装前清除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各节钢架间宜以螺栓连接,沿钢架外缘每隔 2m 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B.安装前可不清除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各节钢架间宜以螺栓连接,沿钢架外缘每隔 2m 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C.安装前清除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各节钢架间任意连接,沿钢架外缘每隔 2m 用钢楔或混凝土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