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项目背景根据事故发生的行业领域、时段节点、薄弱环节等规律特点,找准、盯紧高风险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门槛,推行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为什么要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杨焕宁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017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目录01OPTION03OPTION02OPTION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病隐患排查与治理01第一部份★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 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分级依据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5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 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对不同作业场所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6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7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结果。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 / 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8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工作范围内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通过详实的准备阶段和工程分析,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9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现场观察查阅相关记录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危险源辨识方法职业病危害分级法VS10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分级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Z/T189.10-2007《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BZ/T229.1~4分级依据02第二部份★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12 编 制 分 级 报 告 阶 段 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 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 资 料 整 理 分 析 阶 段 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 准 备 阶 段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 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 实 施 阶 段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 岗位接触情况及频次调查 劳动强度分级情况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 危害分级工作流程图 13第二部分准备阶段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用人单位概况用人单位概况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现场调查辅助用室调查辅助用室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14第二部分准备阶段A工程分析 原辅材料分析:对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