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危险化学品企业毒物防毒措施一、毒物1 、 毒 物 的 概念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一、毒物2 、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烟尘、雾和粉尘等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等。一、毒物粉尘直径大于 0.1µm 的固体微粒,多为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研磨、打砂时形成烟尘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 0.1µm 的固体微粒,是某些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固体一、毒物薄雾为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如酸雾、喷涂作业中的含溶剂的漆雾等蒸汽液体蒸发和固体升华时所形成。如甲苯、酒精等挥发产生的蒸汽液体一、毒物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氮氧化物、氯气、硫化氢等。气体一、毒物3 、毒物的分类 金属和类金属(汞)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 ( 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化合物(苯)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类,有的按毒物侵入人体 的途径分类,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系统分类等。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是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 ;一、毒物化工生产中电解食盐法生产烧碱、氯气时,应用汞作电解槽阴极。接触汞可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是职业性汞中毒中最常见的,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症状。常见的职业中毒① 汞 中毒一、毒物苯的应用较广泛,比如:石油裂解或对煤焦油分馏等会产生苯及其同系物象甲苯、二甲苯。同时苯也是比较重要的化工原料,如生产硝基苯、合成纤维等都要用到它。苯导致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慢性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常见的职业中毒② 苯 中毒一、毒物它是工业中常见的一类有害气体,生产中常因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致刺激性气体大量外溢造成中毒事故。其急性中毒症状有眼、上呼吸道刺激症。有的可在发生肺炎的同时出现肺水肿。长期接触低浓度气体,可导致慢性中毒,如慢性支气管炎、结膜炎、咽炎等。常见的职业中毒③ 刺激性气体中毒一、毒物1) 一 氧 化 碳 中毒其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化工生产中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合成氨、生产甲醇等。轻度中毒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胸闷、乏力等症状,部分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可发生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常见的职业中毒④ 窒息性气体一、毒物2 ) 硫 化 氢 中毒它是一种无色、具有腐烂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很少用在生产原料,多是在生产过程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气。硫化氢轻度中毒症状主要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常见的职业中毒④ 窒息性气体一、毒物4 、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呼吸道一、毒物4 、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皮肤吸收一、毒物4 、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 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 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消化道二、防毒措施亡羊补牢与未雨绸缪——你选哪一个?大连漏油清污人员墨西哥工人在清理石油二、防毒措施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合理配置和使用防护用品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个体防护二、防毒措施工程控制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替代 2 、 变 更 工 艺( 对 排 出 的 气体进行净化)3 、隔离 (密闭、生产自动化)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