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安全事故培训243液氮安全管理1液氮安全事故案例5目 录液氮安全知识液氮安全隐患2341液氮安全事故案例事 故2008 年 5 月 17 日,某照明电气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液氮容器罐在静态下发生爆炸,造成 2 名工人死亡。2018 年 12 月 18 日,南通某化工厂发生液氮泄漏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1 人重伤。图例原因1. 液氮容器焊缝存在穿透性缺陷,内筒体液氮泄漏到夹层中,短时间内迅速气化,导致夹层空间压力升高,发生爆炸。2. 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落实不到位。1. 氟化氢冷却釜和冷却器壳程材质不满足液氮深冷要求,受液氮快速降温骤冷作用变脆而发生粉碎性炸裂。2. 管理混乱,违规改装,违规组织试生产。3. 无安全风险评估、无安全防护措施。1液氮安全事故案例事 故2006 年 2 月 20 日,大庆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发生一起氮气窒息事故,造成 3 名员工死亡。2005 年 9 月 5 日,吉林某炼油厂氮气罐检修完毕,在氮气置换完成后,施工副值班长在明知罐内充满氮气,经安全检测不能进罐作业的情况下,不顾现场工作人员劝阻,未配戴防护用具擅自进罐,造成中毒窒息死亡。图例原因1. 公司副经理进入罐体之前,不知罐内介质,未检测分析,违章进入液氮罐体内窒息死亡。2. 两名抢救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盲目进入罐体抢救窒息死亡。1. 无安全风险意识、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违章作业。2. 不听从安全风险评估意见、无安全防护措施。1液氮安全事故案例2 液氮安全知识2液氮安全知识液氮是指液态的氮气。液氮是惰性、无色,无味、无臭、无毒、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的液体,汽化时大量吸热,人体直接接触即造成冻伤。氮气是构成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积比 78.03% ,重量比 75.5% )。 在常压下,氮的沸点为 -196.56℃ , 1 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胀至 696 立方米的纯气态氮( 21℃ )。如果加压,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得到液氮。氮气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导致氧气浓度下降到19.5% 以下时,使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进入缺氧环境,动脉血管内的氧会在 5—7 秒内降到过低水平。接下来 10—12 秒人将晕厥。2—4 分钟内得不到氧气及时补给将会造成死亡。吸入一口高浓度氮气(大于 90% )时,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甚至死亡。2液氮安全知识液氮是由空气压缩冷却制成,气化时能够恢复为氮气。不支持生命或燃烧。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气体密度比空气稍轻。每升液氮气化,温度上升 15 ℃ ,体积膨胀约为 180 倍。液氮罐危险性分析:1. 罐内压力过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爆炸。使用时应注意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储存,液氮罐始终保持竖立,不能翻倒倾斜。2. 罐体、附件异常。不可让液氮罐发生强烈碰撞,避免损害液氮罐内部结构,出现异常情况。3. 发生泄漏,造成窒息。使用过程注意检查,避免液氮发生泄漏,从而造成窒息等安全事故。4. 喷溅冻伤。使用时操作人员戴上防护用具,使用正确操作方法操作,避免液氮喷溅造成冻伤。2液氮安全知识导致液氮安全事故 - 爆炸的主要原因:1. 外界环境影响:高温高压、碰撞震动、密封通风不良。2. 容器质量因素:容器罐体选材不当、保温层失效、阀门仪表等附件老化。3. 人为因素:储运不当、使用不当、液氮泄漏。安全控制措施:1. 使用前检查核对外观、标志标识、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检查压力表、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装置。2. 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罐体的使用情况。3. 注意存放液氮容器的方式,要求阴凉通风,不能倾斜、横放、倒置、堆压、相互撞击或碰撞。4. 建立日常维护记录。5. 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定期对液氮容器维保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加强安全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技能。1. 根据《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GB∕T37327-2019 8.6.1 ),常压储罐用呼吸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2. 根据《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 16912-2008 )应定期检查校对系统中的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计等仪表和安全联锁保护装置。2液氮安全知识Y 代表汉字“液”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D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