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事故潜在 危险源目 录1风险分析原理2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3危险源的分类风险分析理论PART ONE风险分析原理危害辨识分析危害类型及原因判断危害后果及影响确定风险程度风险防范风险分析原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策划控制措施实施控制措施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PART TWO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放炮、透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20 类危险因素危害的类别常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类别• 物理的• 化学的• 生物的• 心理、生理的• 行为的• 其他危害(如:环境)物理危害• 设备设施缺陷;• 电危害;• 电磁辐射;• 噪音 , 振动;• 标志缺陷;• 机械;• 明火;• 高、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化学危害• 物质类型: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 腐蚀物质 ( 液体 , 气体 , 固体 ) 。生物的危害• 细菌 / 病毒;• 传染病媒介物(肝炎);•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心理、生理的危害• 负荷超限;• 健康状态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障碍。行为危害•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其它,如:环境的危害• — 释放 、溢出污染环境的产品; • — 空气;• — 土壤;• — 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危险源的分类PART THREE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危险源的分类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2.能量载体,如带电的导体、行驶中的车辆等。3.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4.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5.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易爆物质等。6.生产、加工、贮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7.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带电体、高温物体等。第一类危险源举例危险能量高位能电 能高温物体(热能)危险能量化学能机械能生物性风险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1. 人的失误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2. 物的故障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3. 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第二类危险源举例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危险源根源(先天)状态(后天)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第一类危险源能量 ( 能源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