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一、氢氧化钠简介二、氢氧化钠危害性三、现场氢氧化钠主要分布点四、防护措施五、防护用品六、急救措施七、事故案例1第 1 页 / 共 14 页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 ( 溶于水时放热 ) 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 ( 潮解 ) 和二氧化碳 ( 变质 ) 。一、氢氧化钠简介第 2 页 / 共 14 页 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氢氧化钠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二、氢氧化钠危害性第 3 页 / 共 14 页离子膜电解槽阴极液罐三、现场氢氧化钠主要分布点第 4 页 / 共 14 页氢氧化钠成品罐区第 5 页 / 共 14 页 1 、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2 、使用场所要求全面通风。 3 、在车间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四、防护措施第 6 页 / 共 14 页 1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2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 、防护服 : 穿工作服 ( 防腐材料制作 ) ,小心溅落到衣物、口鼻中。 4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5 、其它:工作后,及时淋浴,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五、防护用品第 7 页 / 共 14 页 1 、皮肤接触 : 先用水冲洗 ( 稀液 )/ 用布擦干 ( 浓液 ) ,再用 5~10% 硫酸镁、或 3% 硼酸溶液清洗并就医。 2 、眼睛接触 : 立即提起眼睑,用 3% 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3 、吸入 :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食入 : 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 3~5% 醋酸或 5% 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六、急救措施第 8 页 / 共 14 页 (一)事故经过 2006 年 3 月 15 日 15 时,某化工厂合成车间熔硫岗位操作工蒋某,在向熔硫釜内加入硫磺泡沫液过程中,发现压力升高,即开排清液阀门向回收池内排清液。此时,清液沉降槽正因清除沉碴而停用,排清液管口接着一节 3m 长的旧消防水带。由于蒋某把排清液的阀门开得过大,接管的消防水带摆动出回收清液池外,蒋某不假思索地赶过去牵拉水带,想重新放入回收池内。不料,摆动的水带溅出的少量热清液( 含碱 ) 溅到他的面部和颈部,致其烫灼伤。七、典型案例第 9 页 / 共 14 页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蒋某在排放清液时,思想麻痹大意,阀门开得过大,致使牵入清液回收池的消防水带摆动出池外,溅出的热清液致其烫灼伤;蒋某违反了操作规程,冒险蛮干,不是先关小或关住排清液的阀门再去固定消防水带,而是在阀门开大、消防水带摆动剧烈的情况下去牵拉消防水带;蒋某没有按规定穿劳动防护用品,在不佩戴安全防护面罩和穿防护靴的情况下,就去处理正在摆动的排清液消防水带的异常情况。 (二)事故原因第 10 页 / 共 14 页 间接原因 ① 物的不安全状态。接清液管的消防水带未进行有效固定,致使排清液阀门开大时消防水带摆动过大,热清液乱溅。 ② 清液沉降槽检修监护人和同岗位操作人员发现接清液管的消防水带存在不安全隐患,只是对蒋某进行了提醒,但未进行严格及时的纠正、整改和彻底消除。 ③ 合成车间放松了对员工的安全管理,致使出现了员工上岗操作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违章行为。 ④ 合成车间碱液预防烫灼伤预案培训不到位,操作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第 11 页 / 共 14 页 (三)预防措施 1 、合成车间要编制熔硫岗位防止烫灼伤预案,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制成安全警示标牌,分别挂在半脱和变脱熔硫釜处。 2 、合成车间要为熔硫岗位设备检修编制一套完整的检修方案,并对岗位操作工、维修工进行认真的培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3 、合成车间要对熔硫岗位的劳动防护用品 ( 面罩、手套、长筒水靴 ) 进行一次细致清查,配置齐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和破损,以确保操作人员的正确穿戴。 4 、合成车间要把蒋某烫灼事故编成案例,发至全厂所有岗位,组织学习,举一反三,让所有人都吸取事故教训。 第 12 页 / 共 14 页 谢 谢第 13 页 / 共 14 页07/02/2025谢谢您的观看!第 14 页 /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