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要素本规范由 8 个 A 级要素和 22 个 B 级要素组成。采用 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一)组织机构1. 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 50 人,配备不少于一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 300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依法设置的管理机构及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须具备管理职能;企业应建立健全覆盖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2)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 6 项安全职责;(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 9 项目安全职责。2. 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 (2)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3)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4)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予以奖惩。(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企业应建立以下规章制度:(a)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c)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d)工伤事故管理制度(e)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f)现场安全管理制度(g)电气安全管理制度(h)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i)安全投入保障制度(j)安全例会制度(k)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2. 安全操作规程(1)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三)教育培训1. 主要负责人与管理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2. 从业人员(1)新职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3)变换工种、复工的安全教育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前所进行的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四新”安全教育;(4)对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教育;(5)安全知识抽查合格率。(四)机电设备1. 基础台帐(1)建立机电设备台帐及日常检查、维修等记录;(2)各种锅炉、压力容器、管道、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按规定接受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检验并登记备案。2. 防护装置(1)2.0 米以下机械转动部位应配备防护装置;(2)应配备的限位器、制动器、紧急停止按钮灵敏可靠;(3)各类机械设备设施防护装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保持完好,运行正常。3. 安全措施(1)固定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地(零)措施;移动电器采用漏电保护、保护接地(零)双重保护;(2)各种电器线路绝缘、屏护良好,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符合安全要求,电器控制箱、柜(板)必须规范安装,电器控制必须与实际使用动力匹配,每台设备必须单台受控;保护装置齐全可靠;(3)照明设施的安全电压应符合有关规定,在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必须根据环境特点采用相应规定的安全电压;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4)临时线、变电所管理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规程。4. 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和设备。(五)安全生产投入和“三同时”管理1. 安全生产投入(1)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保障安全生产专项费用;(2)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3)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4)为从业人员定期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2. “三同时”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六)事故与应急救援1. 事故管理(1)发生工伤事故应按照法律法规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2)“一般事故”等级以下的工伤事故调查处理应有事故原因分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