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参考依据 监管部门健全机构《职业病防治法》 责任制《职业病防治法》 措施保障《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日常监测《职业病防治法》 煤矿职工职业健康隐患排查清单----省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隐患自查Ⅰ级要素 隐患自查Ⅱ级要素 隐患自查Ⅲ级要素 隐患自查Ⅳ级要素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机构、人员设置煤矿所属单位逐级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和设置日常管理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人员培训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危害因素检测、危害现状评价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参考依据 监管部门隐患自查Ⅰ级要素 隐患自查Ⅱ级要素 隐患自查Ⅲ级要素 隐患自查Ⅳ级要素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危害因素检测、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与评价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对检测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止作业,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检查周期为依据,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经体检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康复和定期复查。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危害场所不得安排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职业健康检查职工及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同时抄报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并接受监督管理。— 3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参考依据 监管部门隐患自查Ⅰ级要素 隐患自查Ⅱ级要素 隐患自查Ⅲ级要素 隐患自查Ⅳ级要素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合同《职业病防治法》 档案管理《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验收职业危害预评价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