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建设体系调研方案一、建设步骤(一)确定划分风险点及选用合适的辨识方法1、根据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D=LEC。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方法及相关管控措施并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他信息的收集共享,以及内外部、各层次的安全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及时获取到这些知识。企业的风险知识来源可包括以下内容:安全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各专业基础知识;安全常识;内外部培训及各类安全培训教材;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备资料及技术说明书;产品规范;事故案例;本企业以往的事故、事件;安全、职业卫生评价及检测报告;特种设备检测报告;本企业的平面布置、管网图、物料清单等基础资料。2、信息收集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前收集相关必要的信息。为全面辨识、评价及管控风险点打下基础,包括:(1)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2)各大系统图;(3)组织架构图;(4)安全、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程清单;(5)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6)详细的工艺流程;(7)原材、辅材、过程、成品物料清单;(8)已识别的风险点(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风险点(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9)安全管理制度汇编;(10)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11)应急预案文本(12)隐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季节、综合检查; (13)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14)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15)安全专篇等; 3、风险点辨识的范围:风险点识别范围:风险点(危险源)与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将地下开采矿山分为采矿、辅助系统等大系统。按照生产工序流程或所实现的具体功能可将大系统细分子系统,子系统细分为分项或区域。其中,其中采矿过程划分为提升系统、运输系统、行人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供风系统、通风防尘系统、防排水系统、应急救援系统、采掘系统(含爆破器材管理)等子系统。辅助系统可能划分为机修、仓储、办公、后勤、宿舍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根据工序流程或实现主体功能的作用再细分分项。工序性强的子系统继续按流程细化分项。子系统流程性不强的可按区域或活动再细分。 列出设备清单、物料清单、工艺参数清单;大型设备清单(大型设备主要是指大型的过程设备、反应设备、储存设备等);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包括:试车、开车、停车、运行操作、检修等)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风险分类主要参照 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 20 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根据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风险点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按以下四方面进行进一步辨识,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 ③管理的因素; ④环境的因素。 人: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物: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外露运动件等)、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等)、电伤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等)、化学性危险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