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 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目录 一、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防护一、职业病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① 患者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的劳动雇佣关系,而用人单位必须有工商营业执照 ( 包括个体经济组织 ) 。例如因王某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私自刻石碑出售,而李某长期为王某干活,得了尘肺病,李某就不能定为职业病。②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如大家都知道的四川省油田井喷事故,百余名当地百姓硫化氢中毒死亡,因不是从事开采油田这项工作,只能认定为意外伤害事故,不能定为职业病。2. 确定职业病的条件一、职业病③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某人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生产中虽接触到一些粉尘,但粉尘不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也不能定为职业病。④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内的。如有些人长期在计算机前操作,感觉全身乏力,视觉疲劳,腰酸背痛等,但其未列入职业病目录,因此不能算职业病。⑤ 必须符合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一、职业病3. 法定职业病(共 10 大类 132 种)一、职业病二、职业病危害因素1. 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二、职业病危害因素2.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不良环境因素不良工作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类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化学毒物:如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 X 射线、 γ 射线等。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从胶体化学观念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 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肌体后,能与肌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肌体暂时的或长期的病理状态的,称为毒物。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或使用的毒物称为化学毒物或有毒化学毒物。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的分类1. 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2.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等。3. 刺激性气体:主要包括甲醛 、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4. 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毒物的分类 ( 续 )5. 酸、碱: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6. 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 、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7.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包括 N- 甲基苯胺、 N- 异丙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 / 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8. 酚、醇、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