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附件 2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4 年,限制类和淘汰类)( 征 求 意 见 稿 )一、限制类序号技术名称工艺、设施简介限制理由限制应用范围1低效湿式除尘技术该技术为采用洗涤、水膜(浴)、文氏口等单一湿法除尘及其组合的除尘净化技术。除尘效率低;产生污水、污泥等二次污染物,对系统及设备腐蚀性强。仅适用于:(1)易燃易爆气体洗涤净化;(2)高湿易结露烟气除尘;(3)预除尘。2低效干式除尘技术该技术为利用颗粒物的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机械力,采用旋风除尘、多管除尘、重力沉降、惯性除尘等干式除尘技术及其组合的除尘净化技术。除尘效率低。仅适用于预除尘。3玻璃钢湿式电除尘(雾)器该装置为采用静电除尘和水喷淋清灰,且阳极板使用玻璃钢材料的电除尘(雾)器。玻璃钢材料易燃,安全风险高。仅适用于煤气净化除尘。4烟气湿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湿法除尘与湿法脱硫在一个装置内进行,前后端无其他除尘设施。除尘效率低,单独使用颗粒物难以稳定达标排放。不可作为除尘技术单独使用。— 6 —序号技术名称工艺、设施简介限制理由限制应用范围5未实现自动控制的脱硫、脱硝设施无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未实现对脱硫剂投加泵电流、投加量、脱硫浆液 pH 值等关键参数进行自动调节控制的脱硫设施;无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未实现对脱硝剂投加泵电流、流量、液位等关键参数进行自动调节控制的脱硝设施。无法保证治理效果连续稳定。不可用于全行业新改扩建烟气脱硫、脱硝装置。6VOCs(挥发性有机物)洗涤吸收净化技术该技术采用清水、酸液、碱液等洗涤吸收净化工业废气中 VOCs。对非水溶性 VOCs 无净化效果。仅适用于水溶性 VOCs 处理。7无控制系统或控制系统未实现对关键参数进行自动调节控制的燃烧、冷凝、吸附-脱附、吸收类VOCs 治理技术未对燃烧工艺的辅助燃料用量、燃烧温度,冷凝工艺的冷凝温度,吸附-脱附工艺的吸附床层吸附、脱附时间和温度,吸收工艺的吸收剂循环量等关键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的 VOCs 治理技术。无法保证治理效果连续稳定。不可用于全行业新改扩建VOCs治理装置。备注:限制类技术为仅在某些领域和条件下可使用的技术。该类技术存在处理效率较低、运行稳定性较差、二次污染处理难度较大、技术经济性较低等问题,但在某些领域和条件下有适用性、尚无合适的替代技术,需要限制其应用范围。— 7 —二、淘汰类序号技术名称工艺、设施简介淘汰理由不可应用范围1正压反吸风类袋式除尘技术该技术为采用正压过滤和反吸风方式清灰,且无排气筒,直接排放的袋式除尘技术。易形成无组织排放,清灰能力弱,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排空高度不够。全行业烟气除尘。2水喷淋脱硫技术该技术以水为吸收剂(不加脱硫剂),与烟气接触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水对二氧化硫的吸收率很低且不稳定,受烟气温度影响,吸收的二氧化硫易重新析出。全行业烟气脱硫。3电子束法脱硫技术该技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氧化烟气中硫氧化物,产物与加入的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治理效率低,能耗高,技术经济性差,不能稳定达标。全行业烟气脱硫。4烟道中喷洒脱硫剂的脱硫技术该技术在烟道中直接喷洒气态、液态或固态脱硫剂,吸收脱除烟气中的硫氧化物,且无专门反应器。脱硫效率低,无法确保稳定达标运行;副产物难以处理。全行业烟气脱硫。5关键组件或工艺单元缺失的湿法脱硫技术未安装 pH 计、氧化风机、脱硫废液及副产物处理系统等关键组件或工艺单元的湿法脱硫技术,包括:石灰/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未配备浆液密度计,双碱法未在脱硫塔、再生池设置 pH 计、未在浆液循环系统外设置副产物氧化和提取设施,钠碱法未配备饱和废水处理或副产物利用装置,氨法脱硫未配备蒸发结晶等回收系统,氧化镁法未配备氧化镁熟化系统以及亚硫酸镁氧化系统、蒸发结晶系统。无法确保稳定达标运行,易导致污染物转移排放。全行业烟气脱硫。6关键组件或工艺单元缺失的活性焦工艺未配备副产物制备系统或脱硫解析加热烟气、副产物制备系统含硫尾气等未返回治理设施前烟道;未配备还原剂供应系统的活性焦设施。无法确保稳定达标运行,易导致污染物转移排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