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单位介质管理制度V1.020XX 年 XX 月 XX 日目录1目的........................................................................................................................12适用范围................................................................................................................13介质管理................................................................................................................14安全管理................................................................................................................14.1 购置、收发..................................................................................................24.2 使用..............................................................................................................24.3 报废与处理..................................................................................................25附则........................................................................................................................31目的为规范 XXX 单位信息系统的介质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 XXX 单位信息系统介质管理。3介质管理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标识、介质传递、介质访问、介质保管和介质销毁等方面进行管理规定。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应部署统一介质管理软件,实现客户端移动介质的统一管理。移动介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防止病毒入侵。禁止将内部移动介质带出使用,防止数据泄露。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4安全管理移动介质是指通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为移动硬盘、U 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移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 1 / 53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4.1购置、收发信息化管理部门购置、收发存储介质时,要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涉密介质应在显眼的位置做出“绝密”、“机密”、“秘密”的密级标识。介质密级的确定依据其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各单位需要使用移动介质的内部人员,应进行领用登记。传递涉密存储介质时,应当包装密封,并且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4.2使用移动介质的管理原则是:“谁使用,谁负责”。介质使用人员对所使用的存储介质负责。用户将移动电子介质接入税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前,必须进行病毒、木马检测和杀毒处理,防止病毒侵入侵和传染。外来存储介质未经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授权不得擅自接入、拷贝、记录、打印云南地税系统内部信息。确需使用时,应向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登记。存储有内部重要或敏感信息的移动介质应安排专人进行妥善保管,未经授权不得将载有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随意存放或带出办公地点。用户不得在内网与外网之间交叉使用存储介质。在移动介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检查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注意远离水源、火源,避免接触强磁物体、避免阳光直接照射。4.3报废与处理移动质记录的信息如果不再需要或介质弃用时,须立即清除信息。移动介质涉密信息的清除,除考虑删除、格式化等方式外,还要进行数据覆盖写入等操作; 2 / 53移动介质弃用时,还要考虑借助专业软件多次格式化、物理破坏、物理粉碎、消磁等操作。如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不慎遗失,当事人应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密,如有泄密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同时应报信息技术科进行登记备案。各工作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将统一配发的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退还信息技术科并办理相关手续。5附则本文件由 XXX 单位信息中心负责解释与修订。本文件自颁布之日起发布执行。 3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