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25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点2022 年 4 月04.03.02.01.双重预防机制概述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二者关系内容提要07/02/25双重预防机制概述01.07/02/250107/02/25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0107/02/25 首先,构建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 其次,双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0107/02/25 “ 风险点”——指明安全管理关注点,如: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 风险点所包含的“危险源”——指明了安全管理的细节,解决“想不到”问题。 风险点、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通过管控责任划分,解决“管不到”问题 以风险点、危险源为核心进行隐患分级排查、分级治理,解决“治不到”问题。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风险管控治理体系0107/02/25构建双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源头,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02.07/02/250207/02/250207/02/25step1确定危险源(风险点) 主要方法 目前国内风险识别方法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 )和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 )两种,安全检查表法( SCL )主要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 )是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安全检查表作业危害分析现场观察查阅相关记录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事故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0207/02/25 2.1 安全检查表法( SCL ) 安全检查表(缩写 SCL )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这种表就称为安全检查表。它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0207/02/25 2.1 安全检查表法( SCL ) 2.1.1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它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回答“是”或“否”。“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在每个提问后面也可以设改进措施栏。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0207/02/25 2.1 安全检查表法( SCL ) 2.1.2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的主要依据 (1)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 国内外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 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安全检查表必须采用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的方法、技术、法规和标准。 0207/02/25 2.2 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 ) 作业危害分析法( JHA )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