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目录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工作原则及事故风险分类 应急响应 各类事故应急处置要点 事故报告程序 心肺复苏术 创伤急救 各类事故案例及应对方法培训目的 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各类应急预案 掌握常见灾害自救、避险逃生技能 掌握机械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 掌握高处坠落的应急处置方法 掌握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 掌握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一、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项目部职责 (一)负责与本项目部有关的应急预案宣传教育,编制培训和演练计划,定期开展演练和评估。 (二)负责应急设备、设施、器材定期检查保养;负责物资储备管理并保证数量充足。 (三)组建本项目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四)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现场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公司汇报;负责组织本项目员工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负责向指挥部报告本项目员工伤亡等情况。 (五)配合总指挥、副总指挥和职能科室做好物资调配、抢险、警戒、信息发布、善后处理、恢复生产等工作。 各项目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项目部应将应急知识纳入月安全教育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板报、内网、微信群、 VR 等多种宣传媒体和方式,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各项目部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使员工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培训内容包括: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范围;工作职责与技能;应急报警(含联系电话,危险位置、接应地点及特征等);发生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后处置方法;人员疏散程序;伤员救护方法及救护器具使用等。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各项目部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综合应急预案演练、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演练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的职责;人员疏散;信息的传递;重要设备和记录的保护及危险状态的处置;应急设备的准备,如报警系统、应急照明、消防设备、通讯设备、急救设备、检测设备等。 演练时建立并保存《应急预案演练过程记录》,对演练效果进行评审,及时完善和改进预案。 各项目部在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质环保部。 发生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后,发现或接报者要根据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受控程度的不同,按应急预案要求采取措施;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及时拨打消防等相应救助单位报警电话。由项目经理对上报事件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按预案展开应急行动。 人员疏散、撤离: (一)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或伴随有毒有害污染、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处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若无法保证人身安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