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员工入职安全培训前言 “ 反三违”的意义: 反“三违”是遏制事故的首要措施,也是安全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各领域的安全专家在“反三违”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观点。 “ 反三违”的对策: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 简称为“三违” ) ,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完善教育和惩处机制,杜绝 " 三违 " 现象要根据具体的 " 三违 " 行为的性质、内容、后果程度等建立 " 三违 " 教育和惩处机制,对性质较轻 " 三违 " 现象,坚持先尊重后批评、先教育后惩处的人性化监管原则,对屡纠屡犯和部分危险岗位、关键岗位可能或造成重大事故的 " 三违 " 现象。要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并通过离岗培训、调离岗位直至解除合同等形式,建立违章高压线,逐步减少和消除 " 三违 " 行为。目录“ 三违”及其危害01为什么“三违” 久治不愈 ?02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03如何开展反“三违”活动04“ 三违”及其危害第一章节“ 三违” : 指在生产过程中 , 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反“三违”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域名词 , 就是通过制订政策、加强管理、开展教育等方式来遏制“三违”现象的发生 , 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安全 , 减少事故。一、 “三违”及其危害“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违章指挥: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方案的指挥行为。 违章操作: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指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违反劳动纪律:是指违反劳动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作团队的集体利益、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劳动纪律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有: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技术纪律以及规章制度等。 违章指挥 常见的违章指挥行为: 不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履行职责;不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按规定审查、批准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不认真执行(或不认真监督执行)业主公司发布的管理程序;强令员工冒险违章作业;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抱侥幸心理、放任自流等。一、 “三违”及其危害(续)违章操作 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 不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继续操作;不执行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对违章指挥盲目服从,不加抵制;不按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操作设备;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等。一、 “三违”及其危害(续)违反劳动纪律 常见违反劳动纪律的表现: 迟到、早退、中途溜号;工作时间干私活、办私事;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怠工;工作中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无理取闹、纠缠领导、影响正常工作;私自动用他人工具、设备;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工作纪律和操作规程等。 一、 “三违”及其危害(续)事故案例一、违规卸载氧气瓶导致气瓶爆炸事故 某重型机械厂铆工段某因急用氧气,在没有征得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临时让装配工刘某、陈某去充氧站拉了一车氧气瓶,在厂门口卸车时,门卫喊陈某,让他去接电话。在陈某去接电话时,刘某等不急便自己卸车,可是由于他一个人很难把氧气瓶搬下去,于是刘某就用脚蹬滚动瓶罐到车厢边,然后就抛掀气瓶到地上。可是当刘某在抛落第三个氧气瓶的时候,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刘某当场被炸身亡。事故原因分析 如果装满氧气的钢瓶内气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温度较高的话,就可能发生爆炸。装配工刘某根本就不懂装卸技术,也不知道装卸氧气瓶的知识。在一个人的情况下,为了图省事,就采用脚蹬、抛掀的办法卸载氧气瓶,钢瓶被抛掀从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