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专题培训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辨识 通过风险辨识,方可将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找出来,并且生成风险清单以后,只要通过风险清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就能够保持本单位的安全运行,并持续改进。目录Contents5安全风险管控6持续改进1风险辨识概述2前期准备工作3安全风险辨识4安全风险评估01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概述( 1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 2016 〕 11 号)( 2 )《江苏省安监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苏安监〔 2017 〕 15 号 )( 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 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22 )( 5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4353-2009 )( 6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基本规范》( DB32/T3614-2019 ) 注:在进行风险辨识时,需要查找的依据可通过百度、工标网等网站查找。1.1 相关依据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因素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辨识识别系统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风险特性的过程。风险类型常用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表达。例如:火灾风险、爆炸风险等。风险评估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源导致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全过程。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1.2 术语和定义风险分类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缺陷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人员安排不当,规章制度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投入不足照明不当,通风换气差,工作场所堵塞,过量的噪声,粉尘过大,自然因素等危险源分类标准风险辨、评估和管控流程前期准备开始运行组织机构成立人员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持续改善1.3 工作流程02管理要求 应成立由本单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机构,按工艺或区域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等工作。 应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逐岗明确安全风险管控职责,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2.1 组织机构 1 、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明确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2 、应健全文档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文件和记录的管理要求,对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文件、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记录、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记录、应急措施、教育培训记录等进行归档。 3 、应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安全风险管控各环节的经费投入。应定期对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控教育培训,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及岗位涉及的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等知识和技能。2.3 教育培训2.2 规章制度03安全风险辨识165432实施要求本单位及相关行业事故资料实验物料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和规范相关设备、设施的法定检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