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葫芦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提升措施事故带来的启示事故案例分析电动葫芦简介目录电动葫芦简介 电动葫芦是一种特种起重设备,安装于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起重量一般为 0.1 ~ 80 吨,起升高度为 3 ~ 30 米。分为钢丝绳电动葫芦和环链电动葫芦两种,其中钢丝绳电动葫芦分单速提升、双速提升。电动葫芦一般安装在单梁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上。稍加改造,还可以作卷扬机用。因此,它是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必备机械。电动葫芦 主要内部构造•具有运行机构的桥架和沿着主梁工字钢下翼缘移动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用于升降重物和沿着主梁运行,相当于桥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组成:桥架 + 大车运行机构 + 电动葫芦 + 电气设备。•特点:起重量大、工作速度高、生产效率高。•起重量为 1t-20t ,跨度为 7.5-28.5m ,工作级别为 A3-A4 ,工作环境温度为 -25℃ ~ 40℃ 。LD 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具有立柱,立柱下端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悬臂可根据用户需求回转,回转部分分为手动回转和电动回转(摆线针轮减速机安装于上托板或者下托板上,带动转管使悬臂回转)两种。•电动葫芦安装在悬臂轨道上,用于起吊重物。•组成:立柱 + 悬臂 + 减速机 + 电动葫芦。•特点:高效、节能、省时、省力、灵活。•起重量为 0.25t-5t ,最大回转半径: 2 米- 6 米。起升高度: 2米- 6 米。BZ 定柱式悬臂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 2004 年 5 月 21 日零点 10分,浙江某不锈钢有限公司冷轧车间,两名修理工正站在 2 米多高的机器上检修机器,并操纵一台型号为 LD5-17 的电动单梁起重机,吊装一根齿轮箱螺杆放于地面上时,其电动葫芦运行电机及驱动装置突然从上方坠于一修理工眼前,该修理工作出本能后退动作,因机器顶部无防护栏装置,故从 1 米多高的机器架上摔落下来,结果造成该修理工头部、肩部划破,折断两根肋骨。案例(一)•小车驱动装置与墙板的联接螺栓其中一根早已松动,随着驱动齿轮的运行振动,结果带动其余三个固定螺栓受力不均衡,随着驱动齿轮箱运动的加剧从而使此三根螺栓逐渐松动和脱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小车驱动轮的被动侧轮缘与工字钢的侧翼磨擦程度比较严重,且一对轮缘与工字钢的两侧间隙均较小,导致小车的车轮行走不平稳或两侧轮面受力不均匀,结果造成小车驱动齿轮箱相对运动的振动,这也是造成联接螺栓松动加剧的另一个原因。原因分析事故概况 2002 年 8 月 2 日下午 17 时左右,某单位行车工起吊钢模准备吊至振动台时,一职工拿断丝钳从一方走向天沟钢模去剪钢筋,因没有避让吊物,就直接从吊物下方走动,突然行车发生故障,钢模从半空掉下,压在该职工身上,送医院后死亡。案例(二)•直接原因:行车维修人员用一直径 21mm ,长度 100mm 的花键轴代替原来一只直径21mm ,长度 120mm 的花键轴,使花键轴与花轴套咬合丧失,电动葫芦失去制动力矩导致被吊钢模快速垂直下坠,压死在钢模下方行走的死者。•间接原因:管理人员对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不强,随意更换不同型号的电动葫芦花键轴后未作检测;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随意在吊物下行走;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行车长期未经安全检验合格擅自使用,维修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的资质。原因分析事故带来的启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测是设备的生命线,切不可从略从简,产生麻痹大意思想。•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设备小故障的积累最终能造成设备的整体功能失效,引发严重事故。案例(一)案例(二)•设备维修时,关键零部件的更换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在使用和原装部件性能参数有差异的替代件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试验。•设备维修后的质量检验及定期安全检验必须严格执行,决不可流于形式。安全提升措施严格按照电子工厂《定柱式悬臂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吊装作业提高各项设备安全操作培训的密度和强度建立和巩固设备作业安全方面的自查和互查机制•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人员...